Go...
Go...
1、还是从香港“四大天王”说起,当年香港TVB都是如何造星?
其实细想起来,我们关于“三栖明星”的所有印象,基本上都来自香港娱乐圈。
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当年香港TVB有一整套完整的新人培养体系, 不管你是怎么出道,但只有你有名气了以后,肯定是影、视、歌三方面全面出击,让一个艺人尽可能展现全面的才能。
这方面,香港“四大天王”就是这种思路的典型代表和终极产物。
但可能很多观众不知道吧,其实四大天王的出道情况完全不一样。这4个人其实可以分3种类型:
第一种是刘德华,他是属于TVB艺人培训班毕业,算是通过拍戏出道,周润发、梁朝伟、周星驰等一大批明星也是如此,是通过拍一部火爆电视剧出名;
第二种是黎明和张学友,他们俩都是通过歌唱比赛选秀出名,算是歌手出道,类似的梅艳芳等明星也是如此,在歌唱比赛中获得冠军出名;
前面这2种算是香港娱乐圈新人出道的主流,郭富城却不是,他是个幸运儿,当年郭富城在香港娱乐圈混不下去,跑到台湾发展,结果拍了个机车广告意外走红了。
郭富城当年那是真的小鲜肉,比现在的小鲜肉好看多了,就是靠这种外形红了。
但不管四大天王怎么出道,他们出名之后走的路都一样,电影、电视剧连着拍,每年也要发新专辑,真正的拍戏、唱歌两不误。
当年四大天王的称号,其实主要是在唱歌方面,但他们4个人,在拍戏方面的成绩也非常突出。
刘德华就不用说了,他是香港电影金像奖历史上拿到影帝次数最多的演员之一,分别在2000年,2004年和2012年3次拿到金像奖影帝,时间跨度长达12年。
此外刘德华还有2次金马奖影帝。
毕竟拍戏是刘德华的本行嘛。
至于张学友,虽然从来没有拿到金像奖影帝,只能说是时也命运。
但乌蝇哥留下的经典电影形象可一点也不少啊。
张学友凭借这个角色拿到了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后来张学友又在李连杰版《笑傲江湖》里演个死太监,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至于黎明在歌唱事业方面其实可以比肩张学友,当年十大劲歌金曲获奖方面和张学友差不多。
不过在电影方面,黎明也有不少影帝。2002年黎明凭借《三更之回家》加冕金马奖影帝。
另外黎明主演的《甜蜜蜜》,也一直号称香港电影爱情片第一。
至于郭富城,真的是个幸运儿。当年郭富城一直被称为四大天王凑数的那个,经典歌曲数量比起其他3位要少得多,演戏也一直被称为花瓶,谁能想到现在他大器晚成,在40岁以后接连拿到金马奖和金像奖影帝。
2005年、2006年,凭借《父子》和《三岔口》2部电影,蝉联了金马奖影帝,让人大吃一惊。
如果说那个时候的郭富城演技尚不足让人信服,但是他在《寒战》里面和老牌影帝梁家辉飙戏而不落下风,大家都服了。
后来也顺理成章拿到金像奖影帝。
四大天王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多成就,是因为TVB一直给他们机会,每年有大量戏拍,每年至少出1张新专辑,而且都是最顶级的制作人坐镇,有这么多资源,总有一些人能够冒出来。
而四大天王只不过是其中最幸运的代表。
2、四大天王的前辈和后辈,都是同样的造星模式
我们说,四大天王是香港娱乐圈全方位造星运动最成功的典范。
其实在四大天王之前,早就有同样的明星。
香港娱乐圈第一个算得上影视歌全面发展的明星,应该是许冠杰。他主演的电影《半斤八两》是经典之作,主唱的同名主题曲也是粤语歌曲早期经典。
然后谭咏麟、张国荣歌坛争霸,是香港80年代流行歌曲的旗帜,也是四大天王之前香港歌坛的天王。
张国荣就不用说了,他在拍戏方面的成就大家也都非常熟悉了。金像奖影帝也拿过,华语电影史上最伟大电影之一《霸王别姬》是他主演。
至于谭咏麟,在拍戏方面天赋可能不太够,所以现在的观众不太熟悉。
不过当年成龙最火的动作片《龙兄虎弟》可是找他做双男主之一哟。主题曲也是他一手包办。
说到这,其实当年香港娱乐圈一个传统就是,谁主演电影,主题曲一般也都由他亲自演唱,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说起来,其实当年成龙也唱过好几首流传度很广的歌曲哟。比如《明明白白我的心》,比如电影《醉拳》的同名主题曲。
四大天王之后香港歌星就算谢霆锋了,他也是先唱歌,后演戏,是金像奖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和谢霆锋同辈的张柏芝,也是拍戏唱歌两不误嘛,电影《心愿》拿奖无数,主题曲《星语心愿》也是她来唱。
同时代的twins组合,算是香港最后一排影视歌全方位发展的明星了。唱歌方面有大家都熟悉的《下一站天后》,拍戏方面当年阿sa主演了《宝贝计划》和《情癫大圣》大家也都看过啦。
这些都是香港娱乐圈影视歌全面发展的成功案例。大家都很熟悉。
但其实,还有一大批明星没有做到四大天王那种水平。但当年也都按照这个路子尝试过啊。
比如梁朝伟,1993年的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晚会,梁朝伟2次登台,一首是《你是如此难以忘记》拿到最佳作曲
还有一个是《一天一点爱恋》,也拿到了十大劲歌金曲。这些歌曲都是周治平帮他打造的同名专辑,当年销量也不错的。
但是梁朝伟的嗓音条件毕竟不太好,这方面他和成龙有点像,唱歌嘛也还可以,但是水平不如四大天王,所以后来在唱歌方面投入的精力就减少了。
和梁朝伟类似的明星还有很多,方方面面的原因导致他们没有成为三栖明星。
成龙、梁朝伟、周星驰都是演戏很棒,唱歌不太好;
有的强项是唱歌,比如李克勤、林忆莲、叶倩文这种,唱歌非常棒,但是演戏就不太好,这里面最典型的案例是任贤齐,《心太软》红遍大江南北,但是拍戏真的没法看;
还有一批明星,是唱歌、演戏都不错,但都不精,比如周慧敏啊、梁咏琪啊这些,拍电影也有,唱歌也有传唱度很高歌曲,但是综合来看,就不如四大天王那个级别。
3、时代不同了,影视歌三栖明星再也不见了
香港娱乐圈这种影视歌三栖明星全方位发展的造星模式,一直持续到2000年代。
但是后面就不行了。
如果要说娱乐圈最后一批影视歌三栖明星,大概就是上面咱们提到的谢霆锋,以及周杰伦。
他们俩都是通过唱歌爆红,然后再开始拍戏。
谢霆锋就不说了。
周杰伦当年红了之后,香港娱乐圈马上邀请他拍摄《头文字D》,那真是的给周杰伦量身定做的戏,还找来黄秋生、陈小春、陈冠希和余文乐等一大批明星给他配戏。
让周杰伦获得金马奖最佳新人,成功在电影圈打开局面。后来更是进军内地,和国师张艺谋合作,出演《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演唱主题曲。
那两年,周杰伦就是娱乐圈影视歌三栖发展最成功的明星。
可惜,他是最后一个高峰了。
差不多是2010年以后,娱乐圈这种影视歌全方位发展的明星再也不见了。
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主要就是香港失去了曾经在华语娱乐圈的中心地位。使得TVB那一套造星模式失灵了。
从周杰伦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周杰伦本身是出自台湾的明星。我们知道,台湾娱乐圈很少采取香港这种影视歌全方面发展的模式。
台湾娱乐圈主要是出歌星,因为台湾的影视产业不如香港发达。所以我们知道的台湾著名歌手,从老一辈的罗大佑、李宗盛,然后到周华健、孟庭苇,再到后来的周杰伦、孙燕姿等歌星,基本上都不怎么拍戏。周杰伦算是其中少数例外。
台湾娱乐圈就没有这种传统,所以台湾歌坛冒出来的新人,很少有拍戏的基础,也没有拍戏的打算。
你连这种想法都没有,更加没有香港那种培养影视歌三栖明星的土壤,自然就不会出现香港四大天王这样的明星了。
然后相比起香港,内地也是一样没有影视歌三栖造星的传统。
如果熟悉内地娱乐圈,就知道影视行业和流行乐坛,完全是两码事。人才梯队完全来自不同的行业。大家很熟悉的影视明星,基本上来自北电、中戏这些表演院校,然后大家熟悉的歌手基本上都是来自某个音乐学院毕业。
所以内地也没有香港TVB那一套,全方面培养明星的模式。
当然由于受到香港娱乐圈的影响,内地某些明星也曾经尝试过唱歌。比如早期赵薇演唱过《还珠格格》和《情深深雨蒙蒙》等电视剧的同名主题曲
像周迅后来尝试唱过《看海》、《飘摇》等歌曲
就连杨幂因为拍戏红了也唱过《爱的供养》。
上面是拍戏红了唱歌的案例。
也有唱歌红了去拍戏的,比如李宇春,超女红了之后拍过《十月围城》等电影。
这些都算是内地明星在影视歌三栖方面的尝试。但是都不成功。
不成功的原因,和上面香港娱乐圈的成龙、梁朝伟差不多,都是没有这个天赋,同时也没有进行足够多的尝试。归根结底,还是内地没有这种造星模式。
如果香港一直还是华语娱乐圈的中心,各种最火的明星都还是香港制造,按照以前TVB的模式,可能还会出现三栖明星。但是大家都知道90年代末期香港娱乐圈和香港电影一起就没落了,2000年代算是最后的余晖,到2010年代娱乐圈的中心以及彻底在内地了。就没有香港娱乐圈什么事了。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导致了影视歌三栖明星难以再出现。那就是现在的华语流行乐坛,正处于有史以来最低谷时期。
无论是如今的中国电影,还是电视剧市场,每年都能出现新的让人兴奋的作品,出现新的明星和新人,但是如今的流行歌曲,真的是一言难尽。距离90年代华语流行乐坛,差得不是一星两点啊。
距离当年四大天王的时代,距离后来周杰伦林俊杰的时代,哪怕是内地的许巍、朴树这样水平的歌手,如今是 一个也看不到了。
这就相当于影视歌的领域,其中一个方面已经彻底失去了活力,那又怎么可能还出现三栖明星了呢?你还可以拍出一流的电影,拍一流的电视剧,但是没有传唱度很高的歌曲了,那就根本不可能再出三栖明星了啊。
那个时代过去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