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当前位置: 首页>>世界杯1998

清朝君主列表

大清皇帝帝國君主大清皇帝統帥旗详情尊稱皇上陛下开国君主太祖高皇帝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太宗文皇帝皇太極(改国号為大清)世祖章皇帝福臨(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末代君主遜帝溥儀建立1616年2月17日(後金)1636年5月15日(大清)终结1912年2月12日居所盛京皇宮(入關前)北京紫禁城(入關後)

中国君主列表

传说時代

西周

东周

春秋

戰國

西汉

东汉

三国

曹魏

蜀汉

孙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南北朝

北魏

西魏

东魏

北周

北齐

五代十国

西夏

北宋

南宋

清朝君主是指清朝的皇帝,歷史上由满族所建立。廣義上亦包括後金時期的汗。

產生方式[编辑]

後金及清朝初期由諸王貝勒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推選確立即汗位帝位的人選[1][2][3];聖祖仁皇帝玄燁則曾立胤礽為皇太子[4],但經歷九子奪嫡後最終與其父世祖章皇帝福臨一樣以遺詔傳位。世宗憲皇帝胤禛發明了秘密建儲制,將寫有繼位人選的遺詔放入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的密匣之内[5]。高宗純皇帝弘曆因曾宣告不敢超過聖祖仁皇帝玄燁在位六十年的記錄,故生前就禪位於仁宗睿皇帝顒琰,无须遗诏[6]。後由於文宗顯皇帝奕詝僅有一子倖存、穆宗毅皇帝載淳及以後的皇帝均無子,秘密建儲制最終名存實亡。

除作为传统的中国中原王朝外,清朝亦結合了内亚民族的特性,其身份存在多样性(可类比唐朝的天可汗制度)。清朝君主最高身份是皇帝(满语:ᡥᡡᠸᠠᠩᡩᡳ ,转写:hūwangdi),同时还被旗人视为主子(满语:ᡝᠵᡝᠨ ,转写:ejen)[7][8]、被蒙古人称为博格达汗,还被信奉藏傳佛教的蒙藏贵族视为轉輪聖王兼文殊皇帝[9][10][11](与此前的明朝皇帝类似)[註 1]。与此同时,“中国可汗”(波斯語:خاقان چین,羅馬化:Khāqān-i Chīn)这个指代中国的統治者皇帝、并作为权力象征的称谓[13]出现在中世纪包括《列王紀》在内的突厥-波斯文化文学作品中[14],这些作品曾在新疆、中亚等地广泛流通。在清朝征服新疆后,当地以维吾尔族为主的突厥穆斯林臣民将清朝统治者与这个名称联系在一起,通常将清朝皇帝称为中国可汗[15][16]。

時間軸[编辑]

後金汗(追尊大清皇帝)

大清皇帝

列表[编辑]

在11位生前合法在位的大清皇帝中,聖祖仁皇帝玄燁在位達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高宗純皇帝弘曆禪位後仍以太上皇身分「訓政」,為實際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直至嘉慶四年(1799年)駕崩,享年89歲,為中國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宣統皇帝溥儀則是當中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僅在位3年。

列表中在位時間均以登極大典起計算,努爾哈赤與皇太極二人則以登汗位之日起計算。

生前合法在位的清朝皇帝

追尊皇帝後被剝奪

清朝君主与年号 查论编

名諱(左为汉文,右为满文)

肖像

年號

廟號

諡號

在世時間

在位時間

陵寢

參考來源

孟特穆

ᠮᡝᡢᡨᡝ᠋ᠮᡠ[註 2]

肇祖

原皇帝(顺治帝福临追庙谥)

1370年-1433年

永陵

[17]

福滿

ᡶᡠᠮᠠᠨ[註 3]

興祖

直皇帝(顺治帝福临追庙谥)

?-?

覺昌安

ᡤᡳᠣᠴᠠᠩᡤᠠ[註 4]

景祖

翼皇帝(顺治帝福临追庙谥)

1526年-1583年

塔克世

ᡨᠠᡴᠰᡳ[註 5]

顯祖

宣皇帝(顺治帝福临追庙谥)

1543年-1583年

努爾哈赤

ᠨᡠᡵᡤᠠᠴᡳ[註 6]

天命

太祖

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皇太極追庙谥)

1559年5月14日-1626年9月30日(7004246110000000000♠67岁139天)

1616年2月17日-1626年9月30日(7003387800000000000♠10年225天)

福陵

[18][19][20][21]

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康熙帝玄烨改谥“高皇帝”,康雍乾三朝累谥)

皇太極

ᡥᠣᠩ ᡨᠠᡳᠵᡳ[註 7]

天聰崇德

太宗

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7004185590000000000♠50岁297天)

1626年10月20日-1643年9月21日(7003618000000000000♠16年336天)

昭陵

[20][22][23][24]

多爾袞

ᡩᠣᡵᡤᠣᠨ[註 8]

成宗

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顺治帝福临尊上庙谥,后被剥夺)

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7004139230000000000♠38岁44天)

[25][26][27]

睿忠親王(乾隆帝弘历追谥)

福臨

ᡶᡠᠯᡳᠨ[註 9]

順治

世祖

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康雍乾三朝累谥)

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7003836300000000000♠22岁327天)

1643年10月8日-1661年2月5日(7003633000000000000♠17年120天)

孝陵

[20][28][29][30]

玄燁

ᡥᡳᠣᠸᠠᠨ ᠶᡝᡳ[註 10]

康熙

聖祖

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雍乾两朝累谥)

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7004250660000000000♠68岁230天)

1661年2月7日-1722年12月20日(7004225950000000000♠61年316天)

景陵

[31][32][33]

胤禛

ᡳᠨ ᠵᡝᠨ[註 11]

雍正

世宗

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7004207520000000000♠56岁299天)

1722年12月27日-1735年10月8日(7003466800000000000♠12年285天)

泰陵

[34][35][36][37]

弘曆

ᡥᡠᠩ ᠯᡳᡳ[註 12]

乾隆

高宗

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7004319120000000000♠87岁135天)

1735年10月18日-1796年2月8日(7004220280000000000♠60年113天)

裕陵

[38][39][40]

顒琰

ᠶᠣᠩ ᠶᠠᠨ[註 13]

嘉慶

仁宗

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

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7004218420000000000♠59岁294天)

1796年2月9日-1820年9月2日(7003897100000000000♠24年206天)

昌陵

[6][41][42]

旻寧

ᠮᡳᠨ ᠨᡳᠩ[註 14]

道光

宣宗

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

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7004246330000000000♠67岁162天)

1820年10月3日-1850年2月25日(7004107370000000000♠29年145天)

慕陵

[43][44][45]

奕詝

ᡳ ᠵᡠ[註 15]

咸豐

文宗

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

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7004109940000000000♠30岁36天)

1850年3月9日-1861年8月22日(7003418400000000000♠11年166天)

定陵

[46][47][48][49]

載淳

ᡯᠠᡳ ᡧᡠᠨ[註 16]

同治

穆宗

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

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7003683400000000000♠18岁260天)

1861年11月11日-1875年1月12日(7003481000000000000♠13年62天)

惠陵

[50][51][52]

載湉

ᡯᠠᡳ ᡨᡳᠶᠠᠨ[註 17]

光緒

德宗

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

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7004136060000000000♠37岁92天)

1875年2月25日-1908年11月14日(7004123150000000000♠33年263天)

崇陵

[53][54]

溥儀

ᡦᡠ ᡳ[註 18]

宣統[註 19]

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7004225320000000000♠61岁252天)

1908年12月2日-1912年2月12日 (7003116700000000000♠3年72天)遜清皇室小朝廷 1912年2月12日-1924年11月5日(7003465000000000000♠12年267天)

溥儀墓[註 20]

[55][56][57]

参见[编辑]

清朝

清朝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清朝皇帝世系图

注釋[编辑]

^ 因文殊菩薩之道场位于中國或汉地,信奉藏传佛教的西藏人和蒙古人此前视明朝皇帝(可汗)为文殊菩薩、轉輪王化身,清初以后清朝皇帝取代明朝皇帝统治中国,也成为文殊菩萨圣主、转轮圣王。[12]

^ 转写:mengtemu

^ 转写:fuman

^ 转写:giocangga

^ 转写:taksi

^ 转写:nurgaci

^ 转写:hong taiji

^ 转写:dorgon

^ 转写:fulin

^ 转写:hiowan yei

^ 转写:in jen

^ 转写:hung lii

^ 转写:yong yan

^ 转写:min ning

^ 转写:i ju

^ 转写:dzai šun

^ 转写:dzai tiyan

^ 转写:pu i

^ 溥儀曾于1917年短暂复辟,其為滿洲國執政及皇帝時曾分別使用大同及康德年號,但一般認為清朝已於1912年滅亡,故未列入。

^ 溥儀骨灰曾寄放於八寶山革命公墓,後遷葬至位於華龍皇家陵園内的溥儀墓。

參考资料[编辑]

^ 黄莎莎; 王孟秋; 何丽丽. 论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探讨皇帝与贵族的权利分配. 鸡西大学学报 (鸡西大学). 2011, (8): 127-128.

^ 鄧邦述; 金兆蕃. 清史稿·本紀二·太宗本紀一. 维基文库 (中文). 「太祖崩,儲嗣未定。代善與其子岳託、薩哈廉以上才德冠世,與諸貝勒議請嗣位。上辭再三,久之乃許。」

^ 金兆蕃; 鄧邦述. 清史稿·本紀四·世祖本紀一. 维基文库 (中文). 「(崇德)八年秋八月庚午,太宗崩,儲嗣未定。和碩禮親王代善會諸王、貝勒、貝子、文武群臣定議,奉上嗣大位,誓告天地。」

^ 馬齊; 張廷玉; 蔣廷錫等. 聖祖仁皇帝實錄. 维基文库 (中文).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丁卯)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於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允礽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

^ 嵇璜; 劉墉. 欽定皇朝通典. 维基文库 (中文). 「聖祖既將大事付托於朕,朕身為宗社之主,不得不預為之計。今朕特將此事親寫,密封藏於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乃宫中最高之處,以備不虞。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收藏數十年亦未可定。」

^ 6.0 6.1 清高宗弘曆. 御製文三集. 维基文库 (中文). 「詔紀元周甲,建立皇太子,以明年元日授寶為嘉慶元年。詔朕寅紹丕基,撫綏方夏,踐阼之初,即焚香黙禱,上天若蒙昊眷,俾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 鹿智钧. 《国家根本与皇帝世仆:清代旗人的法律地位》. 东方出版中心. 2019. ISBN 9787547315101.

^ 避暑山莊:清帝國多元統治的縮影.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3-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0). 身為八旗的主子,滿洲大臣上奏時以額真(ejen)稱之。

^ 清朝とは何か. 別冊環16. 藤原書店. 2009. ISBN 9784894346826 (日语).

^ 章永乐.重审辛亥革命中的南北议和[J].清史研究, 2023(1):17.

^ 潘岳. 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2):5-32. doi:10.3969/j.issn.1002-0519.2021.02.002.

^ 保尔:“新清史”还没完,“新明史”要来了?. [2024-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5).

^ Tendencies of Change of Socio-Political Lexicon in Persian and Azerbaijani Languages. [September 21,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6).

^ Bosworth, C. The Turks in the Early Islamic World. Taylor & Francis. 2017: 250. ISBN 9781351880879.

^ Onuma, Takahiro. The Qing Dynasty and Its Central Asian Neighbors. Saksaha: A Journal of Manchu Studies. 2014, 12 (20220303) [September 17, 2023]. doi:10.3998/saksaha.13401746.0012.004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9).

^ Schluessel, Eric. The Muslim Emperor of China: Everyday Politics in Colonial Xinjiang, 1877-1933 (PDF). Harvard University. 2016: 320 [2024-03-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9-22).

^ 金兆蕃; 鄧邦述. 清史稿·本紀四·世祖本紀一. 维基文库 (中文). 「追尊太祖以上四世:高祖澤王為肇祖原皇帝,曾祖慶王為興祖直皇帝,祖昌王為景祖翼皇帝,考福王為顯祖宣皇帝;妣皆為皇后。」

^ 覺羅勒德洪; 明珠; 王熙等. 太祖高皇帝實錄. 维基文库 (中文). 「天命元年丙辰春正月壬申朔,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及八旗貝勒大臣率群臣集殿前、分八旗序立。上升殿、登御座。眾貝勒大臣、率群臣跪。八大臣出班跪進表章。近侍侍衛阿敦巴克什額爾德尼接表額爾德尼跪上前宣讀表文尊上為覆育列國英明皇帝。於是上乃降御座焚香告天。率貝勒諸臣行三跪九叩首禮。上復升御座眾貝勒大臣各率本旗、行慶賀禮。建元天命、以是年為天命元年。時上年五十有八。」

^ 金兆蕃; 鄧邦述. 清史稿·本紀三·太宗本紀二. 维基文库 (中文). 「(崇德元年夏四月)丙戌,追尊始祖為澤王,高祖為慶王,曾祖為昌王,祖為福王,考諡曰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廟號太祖,陵曰福陵。」

^ 20.0 20.1 20.2 金兆豐. 清史稿·志六十一·禮五. 维基文库 (中文). 「聖祖纘業,加太祖「睿武弘文定業」六字,更廟號高皇帝;太宗「隆道顯功」四字,廟號如故。(雍正初元)於是加諡太祖曰端毅,太宗曰敬敏,世祖曰定統建極,而孝慈、孝端及三後並尊諡焉。」

^ 吳廷燮. 清史稿·本紀十·高宗本紀一. 维基文库 (中文). 「(乾隆元年三月)乙巳,加上太祖尊諡曰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 覺羅勒德洪等. 太宗文皇帝實錄. 「遂擇(天命十一年)九月朔庚午吉日,三大貝勒諸貝勒大臣、及文武各官聚於朝。具法駕。設鹵簿。上率諸貝勒群臣焚香告天,行九拜禮畢。上即皇帝位,諸貝勒大臣、文武官員、行朝賀禮。時上年三十有五 ,詔以明年丁卯、為天聰元年。」

^ 金兆蕃; 鄧邦述. 清史稿·本紀三·太宗本紀二. 维基文库 (中文). 「(崇德八年八月)是夕,亥時,無疾崩,年五十有二,在位十七年。九月壬子,葬昭陵。冬十月丁卯,上尊諡曰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文皇帝,廟號太宗,累上尊諡曰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 吳廷燮. 清史稿·本紀十·高宗本紀一. 维基文库 (中文). 「(乾隆元年三月乙巳)太宗尊諡曰太宗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 金兆蕃; 鄧邦述. 清史稿·本紀四·世祖本紀一. 维基文库 (中文). 「(順治七年)十二月戊子,攝政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薨於喀喇城。甲辰,尊故攝政王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

^ 金兆蕃; 鄧邦述. 清史稿·本紀五·世祖本紀二. 维基文库 (中文). 「(順治八年二月)己亥,暴多爾袞罪於中外,削其尊號及母妻追封,撤廟享。」

^ 張廷玉; 嵇璜; 劉墉等. 皇朝文獻通考·宗廟考九. 维基文库 (中文). 「朕以為應加恩復還睿親王封號,追諡曰忠,補入玉牒,並令補繼襲封。」

^ 巴泰; 圖海; 索額圖等. 世祖章皇帝實錄. 维基文库 (中文). 「(崇德八年八月)丁亥,上即皇帝位。是日,內外諸王、貝勒率文武群臣集篤恭殿前。上出宮時寒甚,侍臣進貂裘。上視裘,卻弗禦。上升輦,由東掖門出。諸王、貝勒文武群臣跪迎上御殿。於是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率內外諸王、貝勒、貝子、公文武群臣行三跪九叩頭禮畢,頒詔大赦。」

^ 金兆蕃; 鄧邦述. 清史稿·本紀五·世祖本紀二. 维基文库 (中文). 「(順治)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丙辰,大漸。赦死罪以下。丁巳,崩於養心殿,年二十四。三月癸酉,上尊諡曰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廟號世祖,葬孝陵。累上尊諡曰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 吳廷燮. 清史稿·本紀十·高宗本紀一. 维基文库 (中文). 「(乾隆元年三月乙巳)聖祖尊諡曰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 馬齊; 張廷玉; 蔣廷錫等. 聖祖仁皇帝實錄. 维基文库 (中文). 「(順治十八年春正月)己未,上即皇帝位。是日黎明,遣輔國公都統穆琛,祭告昊天上帝。遣都統濟世哈,告地祇。都統穆里瑪,告太廟。理藩院尚書明安達禮,告社稷。文與告天同。上具孝服,詣大行皇帝几筵前祗告,行三跪九叩禮。受命畢,具禮服,詣皇太后宮行禮畢。禦太和殿,升寶座。鳴鐘鼓,中和樂設而不作。王以下文武各官,朝服序立。贊禮官贊上表慶賀,上命免宣賀表。各官行禮畢,頒詔大赦。」

^ 馬齊; 張廷玉; 蔣廷錫等. 聖祖仁皇帝實錄. 维基文库 (中文).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甲午)戌刻,上崩於寢宮。乙巳,恭上尊謚曰,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廟號聖祖。雍正元年九月,丁丑朔巳時,葬景陵。」

^ 吳廷燮. 清史稿·本紀十·高宗本紀一. 维基文库 (中文). 「(乾隆元年三月乙巳)聖祖尊諡曰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 鄂爾泰; 張廷玉; 福敏等. 世宗憲皇帝實錄. 维基文库 (中文). 「(順治十八年春正月)辛丑,上即皇帝位。是日黎明,鹵簿全設,各官齊集於朝。上素服,詣梓宮前,跪、上香,告受命於大行皇帝,行三跪九叩頭禮,聖容哀感。受命畢,至東偏殿,易禮服,詣永和宮皇太后前。行禮畢,御太和殿,升寶座。鳴鐘鼓,中和樂,設而不作。王以下,文武各官,行朝賀禮。免宣慶賀表。頒詔大赦。」

^ 鄂爾泰; 張廷玉; 福敏等. 世宗憲皇帝實錄. [2021-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2). 「(雍正十三年八月)己丑子刻,上崩。是歲十一月丁未,恭上尊謚曰,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大考至誠憲皇帝,廟號世宗。乾隆二年三月庚寅辰時,葬泰陵。」

^ 金兆蕃; 鄧邦述. 清史稿·本紀九·世宗本紀. 维基文库 (中文). 「(雍正十三年八月)己丑,上崩,年五十八。是歲十一月丁未,恭上尊諡曰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廟號世宗。乾隆二年三月,葬泰陵。」

^ 曹振鏞; 戴均元; 英和等. 仁宗睿皇帝實錄. [2021-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3). 「(嘉慶二十五年八月丁酉)尋大學士等議奏世宗憲皇帝尊謚,謹擬信毅字下恭加睿聖二字,曰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 慶桂; 董誥; 德瑛等. 高宗純皇帝實錄. [2021-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1). 「(雍正十三年九月)已亥,上即皇帝位於太和殿。分遣官祇告天、地、太廟、社、稷。是日黎明,大駕鹵簿全設。各官齊集於朝。上素服,詣梓宮前,行九拜禮,祇告受命於大行皇帝。更禮服,奉皇太后禦永壽宮,上行九拜禮。出,禦中和殿。內大臣、執事各官行禮。禦太和殿,即皇帝位,升座。王以下、文武各官、朝鮮等國使臣進表。行慶賀禮,不宣表,不作樂。詔示天下。」

^ 吳廷燮. 清史稿·本紀十五·高宗本紀六. 维基文库 (中文). 「(嘉慶)四年正月壬戌崩,壽八十有九。是年,四月乙未,上尊諡曰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孝慈神聖純皇帝,廟號高宗。九月庚午,葬裕陵。」

^ 賈楨; 花沙納; 阿靈阿等. 宣宗成皇帝實錄. [2021-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3). 「(嘉慶二十五年八月丁酉)尋大學士等議奏高宗純皇帝尊謚,謹擬奮武字下恭加欽明二字,曰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 吳廷燮. 清史稿·本紀十六·仁宗本紀. 维基文库 (中文). 「(嘉慶二十五年秋七月)日加戌,上崩於行宮,年六十有一。八月乙巳,奉移梓宮還京。十月甲辰,恭上尊諡曰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廟號仁宗。道光元年三月癸酉,葬昌陵。」

^ 賈楨; 周祖培; 寶鋆等. 文宗顯皇帝實錄. [2021-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3). 「(道光三十年正月庚申)尋大學士等議奏仁宗睿皇帝尊諡,謹擬經武下加光裕二字,曰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

^ 賈楨; 花沙納; 阿靈阿等. 宣宗成皇帝實錄. [2021-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3). 「(嘉慶二十五年八月)庚戌,上即皇帝位於太和殿。分遣官祗告天、地、太廟、社、稷。是日黎明,大駕鹵簿全設,百官齊集於朝。上素服,詣梓宮前行禮,祗告受命於大行皇帝。更禮服,詣弘德殿皇太后前行禮。出,御中和殿。內大臣、執事各官、行朝賀禮畢。上御太和殿,即皇帝位,升座。王、貝勒、貝子、公、文武百官,行朝賀禮。禮成。」

^ 吳廷燮. 清史稿·本紀十九·宣宗本紀三. 维基文库 (中文). 「(道光三十年春正月丁未)是日,上崩於圓明園慎德堂苫次。四月甲戌,上尊諡曰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成皇帝,廟號宣宗。咸豐二年二月壬子,葬慕陵。」

^ 寶鋆; 載齡; 沈桂芬等. 穆宗毅皇帝實錄. [2021-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3). 「(咸豐十一年秋七月癸丑)尋大學士等議奏宣宗成皇帝尊謚,謹擬孝敏下加寬定二字,曰宣宗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

^ 賈楨; 周祖培; 寶鋆等. 文宗顯皇帝實錄. [2021-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3). 「(道光三十年正月)己未,上即皇帝位於太和殿。分遣官祗告天、地、太廟、社、稷。是日黎明,大駕鹵簿全設,百官齊集於朝。上素服詣梓宮前行禮,祗告受命於大行皇帝更禮服。詣弘德殿皇貴太妃前行禮。出,禦中和殿。內大臣執事各官行朝賀禮,上御太和殿,即皇帝位,升座。王、貝勒、貝子、公、文武百官,行朝賀禮。禮成。」

^ 吳廷燮. 清史稿·本紀二十·文宗本紀. 维基文库 (中文). 「(咸豐十一年秋七月)癸卯,上崩於行宮,年三十一。十月,奉移梓宮至京。十二月,恭上尊諡。同治四年九月,葬定陵。」

^ 寶鋆; 載齡; 沈桂芬等. 穆宗毅皇帝實錄. [2021-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3). 「(咸豐十一年十二月庚申)謹奉冊寶,恭上尊謚曰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顯皇帝,廟號曰文宗。」

^ 崑岡; 徐桐; 剛毅等.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 [2021-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3). 「恭加文宗顯皇帝尊諡莊儉二字,敬上尊諡,曰文宗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

^ 寶鋆; 載齡; 沈桂芬等. 穆宗毅皇帝實錄. [2021-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0). 「(咸豐十一年冬十月)甲子,上即皇帝位於太和殿。分遣官祗告天、地、太廟、社、稷。是日黎明,大駕鹵簿全設,百官齊集於朝。上素服,詣梓宮前行禮,祗告受命於大行皇帝。更禮服,詣鐘粹宮母後皇太后前、儲秀宮聖母皇太后前行禮。出,御中和殿。內大臣執事各官,行朝賀禮。上御太和殿,即皇帝位,升座。王、貝勒、貝子、公、文武百官,行朝賀禮。禮成。上還居倚廬,是日登極禮成。」

^ 吳廷燮; 李哲明. 清史稿·本紀廿二·穆宗本紀二. 维基文库 (中文).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甲戌)上疾大漸,崩於養心殿,年十九。三月己亥,上尊諡曰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毅皇帝,廟號穆宗。五年三月庚午,葬惠陵。」

^ 佚名. 宣統政紀. [2021-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6). 「(光緒三十四年冬十月戊寅)尋內閣會奏恭上穆宗毅皇帝尊謚,曰穆宗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

^ 陳寶琛; 世續等. 德宗景皇帝實錄. [2021-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0). 「(光緒元年春正月)戊午,上即位於太和殿。遣官祭告天、地、太廟、社、稷。是日上禮服,詣乾清宮文宗顯皇帝聖容、安端裕康慶皇太后前行禮。詣長春宮慈禧端佑康頤皇太后前行禮。易縞素,詣觀德殿大行皇帝幾服出。御殿受朝賀。至儲秀宮嘉順皇后前行禮。」

^ 瑞洵; 李哲明. 清史稿·本紀廿四·德宗本紀二. 维基文库 (中文). 「(光緒三十四年冬十月)癸酉,上疾大漸,崩於瀛台涵元殿,年三十有八。宣統元年正月己酉,上尊謚曰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廟號德宗,葬崇陵。」

^ 佚名. 宣統政紀. 「(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辛卯,上易禮服,詣慶壽堂皇太后前。行禮畢,御太和殿登極。王以下大臣、文武百官行慶賀禮。樂設而不作。上以登極禮成。頒詔天下。」

^ 于连元. 末代皇帝溥仪葬地之谜. 報刊薈萃. 2006, (7): 55.

^ 尚洪英. 溥儀骨灰安葬始末. 紫禁城 (故宮博物院). 1996, (3).

查论编后金及清朝君主详见:清朝君主列表、清朝皇帝世系图追尊肇祖 ~ 興祖 ~ 景祖 ~ 顯祖ㆍ成宗(入關)后金大汗太祖[天命](立国) → 太宗[天聪]大清皇帝太宗[崇德](稱帝) → 世祖[顺治] → 圣祖[康熙] → 世宗[雍正] → 高宗[乾隆] → 仁宗[嘉庆] → 宣宗[道光] → 文宗[咸丰] → 穆宗[同治] → 德宗[光绪] → 溥仪[宣統]玉玺 · 皇宫(盛京→京师) · 後宮(皇后) · 三山五园、避暑山庄 · 皇陵(盛京、东陵、西陵) · 实录、圣训

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十六国 → 北魏 / 南朝 – 北齐 – 北周 → 隋 → 唐 → 五代 – 十國 → 宋 / 西夏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国 / 人民共和国

查论编中國历代君主及政治領袖君主时期:君主、皇帝傳說時代傳說時代君主先秦时代夏朝夏朝君主商朝商朝君主周朝

周朝君主

諸侯國君主

秦国君主

世系

帝国时代秦汉三国

秦朝皇帝

漢朝皇帝

三國皇帝

两晋十六國

晋朝皇帝

十六國皇帝

南北朝南北朝皇帝隋唐

隋朝皇帝

唐朝皇帝

五代十国五代十國皇帝宋辽金西夏

宋朝皇帝

遼朝皇帝

金朝皇帝

西夏皇帝

元明清

元朝皇帝

各汗国君主

世系

明朝皇帝

清朝皇帝

共和时期:领导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中華民國

領導人

国家元首

大总统 → 大元帥 → 國民政府主席 → 总统

国家副元首

副总统 → 國民政府副主席 → 副总统

政府首腦

总理 → 行政院院長

“君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导人

国家元首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 国家主席

国家副元首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 国家副主席

政府首腦

总理

執政黨領袖

中共中央主席 → 中共中央总书记

最高领导人

最高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