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Go...
1 2 3 4 5 6 7 8 Oppo Finder 5的IPS屏幕使用了OGS全贴合技术,因而在透光性上表现不错。iPhone 5的in-cell屏幕技术,将触摸传感器嵌入到液晶像素中,触控灵敏度非常突出,同时还增强了屏幕的通透性,减少了反光。无论是OGS还是in-cell,都可以简化组件结构,将屏幕做的更薄。联想K900的话这方面的信息不多,但据了解,其IPS屏幕组件采用的是传统技术,在对比度、亮度、屏幕通透性、真实色彩细节表现上无法与Oppo Finder 5和iPhone相比,但是黑色的显示效果较为纯正,而超过400ppi带来的显示细腻度,弥补了各单项测试中K900被拉开的差距。
总的来说,K900的5.5英寸1920×1080 IPS屏幕,较为平庸,也较为均衡,没有特别明显的短板。虽然无法与同样采用IPS屏幕的顶尖产品对比,但毕竟是IPS屏幕,色彩还原,亮度,屏幕可视角方面,比非IPS屏幕还是有不少优势。超过400的PPI,非常养眼,用户重点关注的屏显细腻度上,K900不会让人失望。
触控
K900跟Lumia 920一样,配备的是超敏感屏幕,用指甲,戴手套都能触控。经验证,基本属实,但这里要重点说下K900在触控上的缺陷:
缺陷一,触控的精确度不够。在使用一些对触控识别要求高的游戏和app的时候,K900上左右滑动有时会识别成上下操作,很影响体验
缺陷二,触控不够流畅。无论是主屏翻页,刷网页,还是其他直观触控操作时,K900的反应明显比iPhone和高端Android机有延迟,虽然没有更夸张的飘和卡顿跳跃的现象,但K900的触控不够流畅,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从拆机图中,小编发现K900有独立的为触控优化的芯片,实际效果为何仍难让人满意呢?这可能与x86架构的CPU有关。英特尔的Atom处理器,主动兼容为arm架构设计的移动操作系统,这很可能就是触控不够精确和流畅的深层原因。Android和iOS成熟度高,设计之初是主动去适应ARM架构的CPU,联想K900却是反过来,尚不成熟的Atom处理器,去主动适应为ARM芯片设计的操作系统,软硬结合上有硬伤。
业界公认的触控体验最好的iPhone,是由软硬两手抓的苹果打造。苹果自己设计ARM处理器,自己做封闭的iOS系统,有一套完整的软硬件优化方案,相比之下,英特尔和联想结合打造的K900,在软硬结合上,还是小学生程度。
摄像头
K900的摄像头卖点,有两个:其一是1300万像素的堆栈式传感器,其二是F1.8的超大光圈。高像素拍出的图片,细节还原出色,堆栈式传感器,意味着cmos芯片的感光要更强,再加上F1.8的超大光圈,K900的低光成像水平应该不错。联想迎合业界潮流,在K900摄像头的低光成像上下了一番功夫,效果如何呢?
iPhone5与K900对比(前为iPhone,后为K900样张)
1 2 3 4 5 6 7 8 K900的低光成像水平,比iPhone要好,但是光照充足时,光线层次,色彩还原,图像细节上差距明显。
cmos的感光能力更强,大光圈摄入的光线更多,并不意味低光环境下,拍出的照片效果就能令人满意。高感光度下的噪点控制,ISO,快门的精确互相适应和调配,这些重要的细节,国产机关注的还不够。滤光镜片,复杂的镜头组,光学防抖,独立影像处理芯片等技术含量更高的东西,国产厂商更是一片空白。
跑分
英特尔深厚的技术积淀,相伴随的是强劲研发实力,再加上领先业界2年的芯片制造工艺,这家公司在x86芯片上取得的辉煌和成功,简直让人无法直视。这样一个巨无霸,推出x86架构的移动芯片,怎能不让人们高度期待。
K900使用的是Atom旗下的Clover Trail+ 家族处理器,首先说明一下,Atom旗下的Medfield是针对智能手机设计的32nm Atom 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统),而Clover Trail则是针对Windows 8平板的32nm平台。Clover Trail+(CT+)仍然是一款32nm Atom Soc,但手机和平板都能用。从架构上说,Clover Trail+仍然使用Medfield平台,但拥有两个CPU核心,并且大幅改进GPU性能,引入了Clover Trail中采用的增强版内存控制器。Atom Z2580是Clover Trail+最高端的处理器,双核心频率最高可达2.0GHz,其集成的图形芯片PowerVR SGX544MP2,运行在533MHz的频率下,理论图形处理能力应该接近苹果A5X。
看完了这么多眼花缭乱的名词数据和硬件参数,以下是最直观的、Atom Z2580+2GB RAM的联想K900跑分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先前Atom Z2580高达30000的跑分成绩,并不真实,具体原因可参考这篇文章——《扯一扯跑分那些事》。这个结果,可能会让人有些失望,Atom Z2580的实际性能并没有那么夸张。小编的动手测试结果与网上流传的数据,有一些差距,不知道是不是上市机型出于发热和续航等原因,限制了CPU频率,或者新版本Antutu矫枉过正,在Atom Z2580的测试上不够客观和权威。
总的来说,K900的性能相当不错,玩游戏和运行大型应用毫无压力,在各种极端测试下,也没有出现明显卡顿,x86的性能果然毋庸置疑。
发热和续航
前面展示了x86芯片的强项——性能,现在,是更有意义的发热测试,如图:
室温27度的情况下,玩一个小时的《极品飞车:最高通缉》(NFS Most Wanted),前背板最热的位置,温度上升到44度,金属后盖最热的地方,达到41.6度。这个结果,相比较其他厂商的顶尖旗舰机,还是不错的。
有一点值得注意,联想K900跟Galaxy S4一样,在运行大型游戏时,温度上升的很快,但没过多久就维持在一个稳定区间。退出游戏后,温度下降的非常快,不到3分钟就下降了5-10度,5分钟左右就接近正常。这说明,CPU Atom Z2580对负载变化的反应相当灵敏,动态的功耗调节能力出色,另外,这也印证了K900的导热速率相当快,毕竟主板+背板上总共有两层石墨贴,还有金属后盖辅助散热。下了这么多功夫,可见联想对x86芯片的散热丝毫不敢马虎。
1 2 3 4 5 6 7 8 续航方面,小编没做详细和客观的测试,在开着WiFi屏幕亮度调到最高,玩了两个小时极品飞车后,电量掉了差不多40%。联想在6.9mm机身的K900上整合了一块2500mAh电池,已经做到极致了,但5.5英寸的IPS LCD屏幕+高端Atom处理器,实在是有点凶残。
音频
K900与Galaxy S4一样,使用了wolfson音频编解码芯片,音效出众。其独有的30度音乐彩蛋,实测极其震撼,增强效果明显。此外,K900背面扬声器采用了网状金属设计,中间加以隔断,且略有凸起,保证了手机平放在桌面时声音也不会受到极大的抑制,这一点不得不说非常人性化。
联想内置的音乐播放器,给小编的感觉也是满满的好感。主界面,分为本地音乐和在线音乐,界面柔和,本地音乐各项分类十分简洁明,播放音乐界面,进度条有一种金属质感的感觉,赏心悦目。支持自动适配歌曲图片和歌词,由于数据库来自百度,所以准确度很高
应用兼容性
关于K900这样采用Intel x86架构处理器的手机,人们普遍担心的一点,是应用兼容性的问题。小编未作非常详细的测试,但已有初步结论。
1)日常使用的一些应用,不存在应用兼容性的问题。
2)乐商店的应用,经实测,也不存在应用兼容性的问题。乐商店相对于Google Play,同样关键字导出的应用结果相似率并不高,这可能是联想有自己的分类标准。小编推测,这个筛选标准,应该跟影响兼容性的一些关键要素有关,所以,乐商店的应用,基本上都是可以完美运行的。
3)转制应用。小编特意测试了几款最初从iOS平台迁移到Android上的应用,结果显示,兼容性问题较大:游戏的触控功能键反馈极慢,或者干脆无反馈,有些应用运行了一段时间就进入假死状态,必须强制关闭。
从iOS平台移植到Android上的应用,基本上都是高热度、吸金能力强的应用,对于并不怎么赚钱的Android平台,开发者热情似乎并不高。代码的修改,测试,优化,这些在迁移平台时保证应用质量的工作,明显做的不认真,在Android平台上,这些应用显得粗制滥造,转移到x86芯片的K900上运行时,效果更糟糕了。
1 2 3 4 5 6 7 8 总结
联想K900,做工精致,用料扎实,硬实力突出,5.5英寸的IPS屏幕搭配6.9mm超薄机身一款高端机,售价区区3000出头,非常有性价比。
作为一款配备了Intel芯片手机,K900性能可圈可点,续航和发热,也已接近一般的装配了ARM芯片的智能手机,但触控方面,还需继续深入优化。至于屏幕、摄像头等领域,K900与顶尖Android手机,还是有一定差距,毕竟技术根基不深,杀手级的硬件技术基本与国产厂商无缘。
另外,这款机器搭载的Intel Atom Z2580芯片,并没有展示出x86在计算能力上相对arm芯片的绝对优势,但在每瓦特功耗,发热控制上,x86苦苦追赶已有成效。英特尔能否在性能和功耗上深入平衡,继续完善兼容性问题,这是影响x85芯片能否在移动设备上大规模普及的关键瓶颈。
在K900身上,笔者看到了联想正在努力,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将产品做到极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像联想这样的国产厂商代表,不断进步所迸发的正能量,终有一天,国产手机,也可以成为让我们骄傲的前缀词。
1 2 3 4 5 6 7 8
欲知详情,请下载word文档 下载文档
来源:[db:出处]
作者:tee